长春高新:研发加码成果加速涌现 赴港上市打开国际化发展新篇章
10月30日晚间,长春高新(000661.SZ)披露2025年三季报。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.07亿元,归母净利润11.65亿元。尽管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,但依旧展示了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稳健的发展态势。其中,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贡献了82.13
10月30日晚间,长春高新(000661.SZ)披露2025年三季报。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.07亿元,归母净利润11.65亿元。尽管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,但依旧展示了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稳健的发展态势。其中,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贡献了82.13
这份热度背后,长春高新披露的财报却并不算亮眼:2025年上半年,公司总营收66.03亿元,同比下滑0.54%,这是长春高新近十年来的营收首次下滑的业绩中报;净利润9.82亿元,更是同比下滑42.85%。
9月25日,华鑫表示,长春高新控股子公司金赛药业与丹麦ALK公司达成AIT产品合作。金赛药业获ALK 3款产品在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益,皮下注射剂型已上市,舌下片剂型处Ⅲ期桥接临床研究。 中国是全球最大尘螨脱敏治疗市场,2023年市场总量超11亿,3年复合增速1
长春高新就是其中代表。虽然中报表现平平甚至让人失望,但在BD驱动的二级市场的回暖下,仅凭借公司在创新药业务释放的消息和做出的表态,在近一个月来也“拉了一波好感”。截至今日收盘,公司股价125.22元/股,较上月月底涨约20%。
此次合作金赛药业将获得ALK自主开发的3款产品在中国大陆范围内的独家代理权益,其中皮下注射剂型已在中国大陆上市,舌下片剂型正处于Ⅲ期桥接临床研究阶段。ALK是全球脱敏治疗的领先企业,占据全球份额的45%,中国市场因舌下给药(SLIT)是主要方式,ALK的注射剂
本期病例描述了一位伴有心血管疾病、肾脏疾病、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痛风患者。该患者饱受痛风折磨40余年,期间反复发作,虽经历多种传统治疗方案,效果均不理想,长期承受剧烈疼痛与关节活动障碍,生活质量严重下降。在此次治疗中,改用IL-1β抑制剂伏欣奇拜单抗后,
曾经凭借生长激素独占市场多年的长春高新,如今正面临核心产品集采降价、新业务青黄不接的艰难局面,2025年中报显示净利润暴跌42.85%,这家老牌白马股或已跌落神坛。
9月17日,长春高新公告称:控股子公司金赛药业将以总价约1.78亿欧元,约合人民币15亿元,买下一家丹麦制药公司ALK在国内的三款产品权益。这笔交易首付款3270万欧元,后续还包括合计超1.45亿欧元的各类里程碑付款。
近期,长春高新的股价持续走强,并突破了近一年的震荡区间,创出了新高。作为长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和几乎100%的利润来源方,金赛药业的发展对长春高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自2021年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产品被纳入集采的消息传出后,长春高新的股价就开始持续回落,长春高新的
痛风是我国常见的代谢性疾病,患病率逐年升高,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[1]。目前急性痛风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、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,但部分患者对其无效、耐受性差或存在禁忌,导致痛风控制不佳,频繁发作。在国内外痛风指南中,白细胞介素1(I